中国餐饮正在把“烟火气”升级为“全球气”——以文化为帆、供应链为桨,把70万家门店开到世界各地,把3万亿元市场装进海外消费者的日常餐桌。
火锅翻滚、奶茶飘香、拉面劲道……如今,这些中国味道正成为海外街头的日常风景。2024 年,中国餐饮“出海”从单店试水升级为“文化破壁、标准建立、供应链先行”的系统战:海外门店近 70 万家、市场规模近 3 万亿元,新蓝海已现。
政策东风:商务部等部委 3 月发文,明确“加快中餐走出去”;“一带一路”沿线成为桥头堡。
品类先锋:
• 火锅——海底捞全球 120+ 店;呷哺呷哺、朱光玉锁定东南亚。
• 茶饮——蜜雪冰城 12 国 5000+ 店;喜茶纽约时代广场店成打卡地标。
• 地方菜、小吃也在加速复制。
三大推力:
国内存量竞争:2024H1 注销吊销量 105.6 万家,倒逼头部品牌找增量。
海外华人扩容+消费升级,中餐文化体验价值被重新认知。
供应链升级:“中央厨房+本地采购”柔性模式成型,空运+前置仓保障品质。
三道难关:
① 文化差异:海底捞东南亚“牛奶锅”、阿联酋“玛莎拉鸡肉锅”用本地化口味讲故事。
② 供应链:认证复杂、冷链不足、成本高昂;部分国家要求原料本土生产,倒逼自建工厂。
③ 法规壁垒:新加坡禁血制品、澳洲检疫严苛,需逐国调研、定制配方。
破局路径:
• 政府:行业协会设海外拓展委,呼吁成立“中餐国际推广办公室”与专项基金。
• 企业:抱团投建海外餐饮产业园;数字化平台(美团“黑珍珠”海外版、AI 智能体)提供数据与流量。
• 生态:霸王茶姬提出“全产业链协同出海”,物流、装修、设计、乳制品一起登陆;喜茶、茶百道前置海外仓,实现跨境+本地双轮补货。
未来公式:
政策引导 × 供应链韧性 × 文化共创 = 从“水土不服”到“本土共生”。中国餐饮的全球化,不是终点,而是一场自我进化的再创业。
【三句话总结】
1. 动因:国内竞争白热化+政策红利释放,倒逼头部品牌“出海找增量”。
2. 打法:先做文化适配,再建本地供应链,最后以数字化和生态协同完成规模化复制。
3. 结果:中餐从“唐人街小吃”跃升为“全球品牌”,并在反哺国内创新的循环中持续进化。
专业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