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、卖点Selling Point:核心优势与购买理由
卖点是产品或服务在市场竞争中,能够说服用户购买、区别于竞品的核心优势或利益点。它是营销传播的“核心武器”,直接关联用户购买决策,通常需满足用户的“痛点”或“痒点”。
卖点可以按照性质分类:
功能卖点:如“充电5分钟,通话2小时”(OPPO)。
价格卖点:如“全网最低价”、拼多多的“百亿补贴”。
情感卖点:如“你值得更好的”(方太厨电)。
一般来说,卖点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具有以下价值:
缩短决策链路:直击用户痛点的卖点可加速转化,如“免费试用7天”。
支撑溢价空间:差异化卖点可提升客单价,如戴森的“中产阶级身份标签”。
【策略建议】
卖点是连接产品与用户的“价值桥梁”,需兼具用户洞察、差异化和传播力。卖点前提炼需回答三个问题:
用户为什么需要这个产品?(痛点)
产品凭什么比竞品更值得买?(差异化)
如何让用户相信并行动?(传播策略)
具体的卖点提炼可采用FAB法则(Feature-Advantage-Benefit),结合场景化话术。
八、爆点Viral Point:病毒传播与现象级事件
爆点是产品或营销事件在极短时间内引发大规模关注、讨论或参与的现象级传播节点,通常伴随用户自发分享、媒体主动报道,形成病毒式扩散效应。它不仅是流量的集中爆发,更是品牌破圈、用户增长的“加速器”。
爆点可以按照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:
话题爆点:如“冰桶挑战”、瑞幸×茅台的“酱香拿铁”。
技术爆点:如ChatGPT引发的AI讨论热潮。
情绪爆点:如鸿星尔克“捐款”事件激发的爱国消费。
一般来说,爆点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具有以下价值:
快速破圈:爆点可打破原有用户圈层,如蜜雪冰城主题曲的魔性传播。
品牌升维:通过现象级事件提升行业话语权,如特斯拉的“车顶维权”反向营销。
【策略建议】
爆点是“流量×情绪×传播”的化学反应,需精准把握时机、设计传播链路、控制风险。
企业可通过以下步骤打造爆点:
洞察社会情绪:找到用户“痒点”或“怒点”。
设计传播钩子:用反差、悬念、利益驱动分享。
快速响应迭代:根据反馈调整策略,延长爆点生命周期。
记住:爆点不是终点,而是用户深度运营的起点。
九、燃点Ignition Point:情感共振与行动号召
燃点是用户在与品牌、产品或服务的互动中,因情感共鸣、价值认同或极致体验被瞬间点燃,从而引发高度参与、自发传播甚至长期忠诚的关键临界点。它不同于短暂的流量爆发(爆点),而是用户从“认知”到“热爱”的质变节点,标志着品牌与用户关系的深度绑定,常伴随“热血感”或“使命感”。
燃点可以按照性质分类:
价值观燃点:如Patagonia的“环保主义”营销。
情怀燃点:如中国李宁的“国潮复兴”战略。
危机燃点:如疫情期间丁香医生的“健康科普”内容。
一般来说,燃点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具有以下价值:
驱动用户行动:燃点可转化为实际购买或传播行为,如“双十一”的“剁手”文化。
塑造品牌人格:通过价值观输出建立情感连接,如苹果的“Think Different”。
【策略建议】
燃点是“情感+价值+体验”的化学反应,是品牌从“被选择”到“被热爱”的跨越。企业可通过以下路径打造燃点:
找到用户“为什么爱你”:挖掘深层情感需求。
设计“无法拒绝的体验”:创造峰值记忆点。
构建“我们在一起”的关系:通过价值观共鸣和用户参与,形成长期绑定。
记住:燃点不是一次性的营销事件,而是品牌与用户共同成长的旅程。
十、焦点Focus Point:注意力争夺与认知占领
焦点是品牌在信息过载环境中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核心能力,关乎心智占位。在信息爆炸的当下,用户每天都在接触海量信息,品牌若无法精准聚焦,极易被淹没。焦点能力不仅是吸引注意力的“钩子”,更是在用户心智中建立不可替代位置的“钉子”。
焦点可以按照性质分类:
视觉焦点:如蒂芙尼蓝的强品牌色、可口可乐的曲线瓶。
话题焦点:如杜蕾斯的“热点借势”文案。
体验焦点:如迪士尼乐园的“沉浸式服务”。
一般来说,焦点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具有以下价值:
降低选择成本:焦点明确可减少用户决策时间,如“怕上火就喝王老吉”。
抵御竞争干扰:强焦点品牌更易抵御替代品冲击,如iPhone的“极简设计”。
【策略建议】
在信息过载时代,焦点能力=品牌生存力。企业需通过以下路径构建焦点:
精准定位:用“需求三角”(用户痛点、竞品盲点、自身优点)锁定焦点。
复合强化:视觉锤+语言钉+体验锚点三位一体。
动态迭代:通过数据监测(如搜索量、分享率)持续优化焦点。
记住:在信息洪流中,只有成为“焦点”,才能让用户“一眼万年”。
十一、社交点Social Point:社交货币与圈层渗透
社交点是品牌或内容在社交传播中引发用户主动分享、讨论和互动的核心触发因素,它决定了信息能否在社交网络中形成裂变式传播。社交点的本质是将品牌价值转化为用户社交货币,通过激发用户的表达欲、认同感或参与感,实现低成本获客与品牌破圈。
社交点可以按照来源和性质进行分类:
身份社交点:如爱马仕的“配货制”彰显阶层。
趣味社交点:如泡泡玛特的“盲盒社交”。
知识社交点:如得到APP的“知识付费”内容。
一般来说,社交点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有以下价值:
裂变式增长:社交点可激活用户社交关系链,如拼多多的“砍价”机制。
构建品牌社群:如小米的“米粉”文化。
【策略建议】
信息过载时代,社交点=品牌传播的放大器。企业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构建社交点:
精准洞察:用“社交聆听工具”(如新榜、清博)捕捉用户兴趣点。
敏捷响应:建立热点响应机制,确保1小时内产出内容。
风险管控:设置“价值观红线”,避免传播翻车。
记住:社交点的本质是让用户成为品牌的“自来水”,通过激发他们的表达欲,实现低成本、高效率的品牌传播。
十二、情绪点Emotional Point:情感共鸣与决策驱动
情绪点是品牌或内容在传播中精准触达用户情感需求、引发强烈情绪共鸣的核心触发因素。它通过将品牌与用户的喜怒哀乐、价值观或深层心理需求绑定,使用户在感性层面产生认同、依赖或行动冲动,从而驱动购买决策与传播裂变。
情绪点可以按照性质进行分类:
恐惧情绪:如保险广告的“风险警示”。
愉悦情绪:如可口可乐的“快乐水”定位。
愤怒情绪:如环保组织的“污染曝光”营销。
一般来说,情绪点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具有以下价值:
绕过理性防御:情绪可激活本能决策,如“限时抢购”引发的焦虑感。
深化品牌记忆:强情绪内容更易被记住,如泰国公益广告的催泪短片。
【策略建议】
在信息过载时代,情绪点=品牌穿透用户心智的密钥。企业需运用“情绪标签+场景化叙事”,通过以下路径来打造合适的情绪点。
1、精准洞察:用“情绪词云分析”(如微博热搜情感倾向)捕捉用户情绪。
2、真实表达:避免“伪共情”,用真实故事或场景引发共鸣。
3、风险预判:设置“情绪红线”,避免触碰敏感话题(如政治、宗教)。记住:情绪点的本质是让用户与品牌“共情”,通过激发深层情感需求,将品牌转化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。
十三、场景点Scenario Point:需求唤醒与行为触发
场景点是品牌或产品在特定时空背景下,通过精准匹配用户需求、行为模式与情感状态,形成的高触发效率的传播或消费切入点。它将“人、时间、空间、事件”四要素融合,让品牌在用户最需要的瞬间“自然出现”,从而降低决策成本、提升转化效率。
场景点可以按照性质分类:
时间场景:如“早餐场景”下的燕麦奶营销。
空间场景:如“健身房场景”下的运动耳机推广。
事件场景:如“婚礼场景”下的珠宝广告。
一般来说,场景点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具有以下价值:
精准需求匹配:场景化营销可提升转化率,如“怕上火”绑定火锅场景。
创造新消费场景:如“露营经济”带动户外用品增长。
【策略建议】
信息过载时代,场景点=品牌切入用户生活的“钥匙”。企业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构建场景点:
深度洞察:用“用户行为日志”分析高频场景(如App使用时段、线下动线)。
敏捷响应:建立“场景-内容-服务”快速匹配机制(如美团15分钟送达)。
生态联动:与第三方场景合作(如支付宝绑定水电缴费场景)。
记住:场景点的本质是让用户“刚好需要,恰好有你”,通过精准匹配需求时空,将品牌转化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。
专业~